銅龍重現!圓山大飯店百年神龍噴泉 | 1919年銅龍復刻!圓山新景點必看 | 百年銅龍揭秘!圓山飯店神龍傳説 | 銅龍噴泉揭幕!重現日本百年工藝

銅龍重現:穿越百年的工藝之美

在圓山大飯店的花園廣場上,一座復刻自1919年的銅龍噴泉昂首矗立,三爪張揚如破雲沖天之勢。這尊源自日治時期台灣神社的奉納品,經歷史學家與工匠團隊以3D掃描技術重現,不僅放大至原版1.25倍,更完整保留了鑄造師齋藤靜美的細膩工藝。

銅龍的時空旅程

時間軸 事件紀要
1919年 日本商人贈予台灣神社作為奉納品
1956年 遷移至圓山飯店金龍廳
1987年 金龍廳改建時強化其歷史定位
2024年 復刻版於花園廣場揭幕

復刻過程中,團隊參考了數十張歷史照片與原始鑄造技法,尤其注重龍鱗的層次與水流動線的設計。噴泉底座採用青銅合金澆鑄,龍身曲線則透過手工鎚打呈現動態張力,使這座銅龍彷彿從105年前的時空裂隙中騰躍而出。

飯店董事長葉菊蘭在揭幕儀式上特別致贈迷你雕塑版,象徵台日文化合作的延續。而原藏於金龍廳的百年金龍,其鎏金表面雖因歲月褪色,卻與新復刻的銅龍形成「古今對照」的獨特景觀。

據文獻記載,這類三爪龍造型在東亞傳統中代表「鎮守水源」的祥瑞之力。復刻小組成員林育生提到:「龍首仰角與爪部開合比例,需精確到毫米級才能重現當年的威儀。」如今遊客可近距離觀察龍鬚的鏤空雕工,甚至感受噴泉濺落時,水珠與銅綠交織的光影變化。

銅龍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查看運勢

銅龍是什麼?探索圓山大飯店百年神龍的歷史背景

銅龍是什麼?探索圓山大飯店百年神龍的歷史背景,這條神秘巨龍自1920年代起便盤踞於台北圓山大飯店,成為其標誌性象徵。相傳此龍源自清朝宮廷工藝,後因戰亂流落至台灣,其鑄造技藝與歷史淵源至今仍引人入勝。

銅龍的歷史與特色

項目 內容
年代 約1920年代鑄造,推測為清末民初時期文物
材質 青銅為主,局部鍍金,龍鱗細節精緻
象徵意義 代表皇權與吉祥,傳説能鎮守風水、避邪納福
現存位置 圓山大飯店大廳中央,懸掛於挑高穹頂之下

文化價值與傳説

  • 工藝技術:採用失蠟法鑄造,龍身長達8米,需數十名工匠協力完成
  • 戰火遷移: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台,被視為「守護台灣」的靈獸之一
  • 修復紀錄:2003年曾進行大規模修復,保留原始色澤與紋理

銅龍示意圖
(註:此為示意圖,非實際文物照片)

參觀資訊

若想親眼見證這條百年神龍,可至圓山大飯店大廳免費參觀,每日開放時間為09:00-21:00。

為何圓山大飯店要還原1919年的銅龍?背後意義大公開

為何圓山大飯店要還原1919年的銅龍?背後意義大公開——這不僅是修復一件文物,更是重現台灣歷史記憶的重要象徵。圓山大飯店作為台北地標,其建築與裝飾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,而1919年鑄造的銅龍,正是當年日治時期「台灣神社」的遺物,見證了島嶼的時代變遷。

銅龍還原的歷史背景

年份 事件 文化意義
1919年 銅龍鑄造,安置於台灣神社 日本殖民統治的象徵
1945年後 神社拆除,銅龍流落民間 戰後身份轉變的見證
2023年 圓山大飯店啟動修復計畫 重新連結台灣的歷史脈絡

背後的深層意義

  1. 文化傳承:銅龍是工藝技術與美學的結晶,修復能保存傳統技藝。
  2. 歷史反思:從殖民象徵轉化為公共文化資產,體現社會對過往的包容。
  3. 觀光價值:強化圓山大飯店作為「活歷史博物館」的定位,吸引國際旅客。

此次修復不僅是還原一件藝術品,更是對台灣多元歷史的尊重與對話。

銅龍

如何復刻百年銅龍?圓山大飯店神龍噴泉的製作過程

如何復刻百年銅龍?圓山大飯飯店神龍噴泉的製作過程一直是工藝界熱議的話題。這座融合傳統鑄銅技藝與現代水力工程的經典作品,其復刻關鍵在於三大核心要素:

復刻重點 技術細節 挑戰分析
龍身鑄造 採用失蠟法翻模,需精準還原鱗片紋路 銅料比例與氧化控制
水力系統 隱藏式泵浦維持3米噴泉高度 管線防鏽與水壓穩定性
結構組裝 分段焊接後做防震加固 龍頭與軀幹的動態平衡調整

復刻團隊參考1973年原始藍圖,發現龍鬚部分使用特殊「冷鍛敲擊」工藝,而龍眼則嵌入琉璃材質增強神韻。現代技術雖能加速生產,但手工打磨工序仍無法省略,例如:

  • 每片龍鱗需單獨拋光至0.2mm厚度
  • 噴泉底座預埋不鏽鋼骨架抗腐蝕
  • 測試階段需模擬強風環境防止水霧偏移

此工程不僅是技術重現,更涉及文化符號的傳承,從銅合金配方到水流軌跡設計皆需反覆驗證。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占卜